國際在線消息:反腐、裁軍、去產能、脫貧、治霾、奔小康,今年兩會依然有讓人應接不暇的熱點議題。但對于務實的英國人來說,經濟發(fā)展永遠是關注的焦點。李籟思,前渣打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倫敦市長鮑里斯·約翰遜的首席經濟顧問,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是他最為期待的兩會日程,而報告中關于中國經濟發(fā)展指標的數(shù)據(jù)也必將成為本屆兩會最吸引眼球的新聞。
李籟思對記者說,他很好奇政府工作報告將對中國未來經濟增長做出怎樣的預期,2016年GDP增速是否依然在7%左右,還是會相應下調。對于那些為中國經濟增長放緩而憂心忡忡的投資者,他給出的意見是:謹慎。但他強調,謹慎并不意味著消極。“謹慎并不等于消極,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近幾年,我反復重申的一個觀點就是,不要對中國經濟增長放緩表示吃驚。因為它是一個由政策導向的趨勢,將經濟增長數(shù)據(jù)從兩位數(shù)下調到一個穩(wěn)定的、可持續(xù)的水平。”
在李籟思看來,放緩的經濟增速背后也釋放出了積極的信號。“主要表現(xiàn)有經濟結構的調整,‘十二五’規(guī)劃提出的目標和策略如今由‘十三五’來繼承和強化;并且中國政府還有很多政策調整的空間,比如我們看到本周外匯儲備降幅有所減緩,我想近期我們還會看到進一步的利率下調,以及寬松的財政政策。這周末,我們將聽到更多關于未來經濟政策的消息。”
李籟思解釋說,今年中國的兩會在英國并沒有引起同往年一樣大的反響,其中的主要原因為英國人正圍繞脫歐公投這一問題展開熱火朝天的辯論。兩周前,倫敦市長鮑里斯·約翰遜公開表示支持英國退出歐盟,作為他的首席經濟顧問,李籟思也認為,英國應盡早掙脫歐盟對其在國家政策和經濟發(fā)展方面的禁錮。他同時強調,英國政府應做出明確的表態(tài),證明脫離歐盟后的英國將仍然對包括中國在內的關鍵貿易伙伴具有足夠的吸引力。“所以我認為英國應該更加積極主動地推動兩國關系發(fā)展,讓中國人了解到,德國并非是其在歐洲最重要的貿易伙伴,英國才是歐洲未來經濟發(fā)展的翹楚。”
目前,英國是中國在歐盟內第二大貿易伙伴,并表示將致力于成為中國在西方“最開放和最好的伙伴”。對此,英中貿易協(xié)會營銷總監(jiān)大衛(wèi)·馬丁表示,中國正向消費拉動型經濟轉變,兩國在消費和服務行業(yè)的合作有高度的互補性和巨大的潛力。“這很重要,就像我反復提到過的,英國具有行業(yè)優(yōu)勢,它將在中國從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轉型到以消費拉動增長的過程中提供幫助。我們不希望看到投資者對中國失去信心。如果錯過與中國做生意的機會,將是莫大的損失。”
關于如何理性看待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并保持對中國經濟未來發(fā)展的信心,大衛(wèi)·馬丁認為,創(chuàng)建一個平衡的國際輿論環(huán)境至關重要。“我想,目前人們很難真正了解中國正在經歷哪些轉變,因為有太多不同的輿論,你會發(fā)現(xiàn)有的報紙說中國經濟好得不得了,有的報紙卻說糟糕透頂,天都快塌了。我認為,無論對股票市場還是投資市場來說,維護一個平衡的媒體關系和客觀的媒體視角都十分重要,它將有助于鼓勵外資進入,以并購的方式參與國有企業(yè)改革。”
長期關注中國經濟發(fā)展、致力于推動中英貿易繁榮的大衛(wèi)·馬丁表示,本屆兩會期間,他將重點關注總理政府工作報告。“報告將會是未來幾年中國發(fā)展的基本指南,其中的政策將貫徹到地方政府以及各個行業(yè)。正是這份政府工作報告的宏觀指導性值得我們特別關注。因為這份報告里的內容將對中國的社會和經濟發(fā)展有直接的影響。”